【德國電影】緘默的迷宮 / 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2014)——可能不若你以為:德國「懺悔」的真相...

★★★★☆(4.5 顆星 / 滿分 5)

50年代末德國經濟逆轉奇蹟後,眾人皆忘卻歷史,一名檢查官卻發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段秘辛,決定追查到底,引發了60年代的「法蘭克福大審判」。(開眼電影網

Source: VAMOS AO "NIMAS"

關於二戰戰罪,大家總是愛拿德國的好例子來教訓日本這個壞例子,但很少人會去認真了解到底是歷史與國際情勢的何種因果(而不是「你看德國人都怎樣怎樣好棒棒,日本人就是怎樣怎樣爛透了」這種把德國與日本代換成歐美與台灣、把議題換成從教育到搭捷運等云云都能適用的蠢蛋評論法),造就了兩個國家截然不同的作為。




德國戰敗納粹就消失了嗎?死的死、溜的溜(到中南美洲)後就完事了嗎?不。

1945~1960 年代,大大小小的納粹塞滿了整個國家政府與企業的空缺。甚至在今天德國的驕傲——汽車,例如保時捷公司在當時泰半的高管就都是納粹。你要清算他們嗎?很抱歉,清完這一個還有下一個,清到女友的父親還不打緊,只怕緊跟在後的就是你老爸。

與老到掉牙的各種二戰反思片不同,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不用看到集中營、毒氣室、刺殺希特勒、戰後大審判等等。與其說它要探討的是戰罪,不如說是戰罪與犯罪者留給下一代什麼樣飾滿假玫瑰的爛攤子。

一個前納粹怎麼可以在小學教書呢?故事就開啟於這一紙沒半個檢察官願意接的訴訟案,除了呆傻的菜鳥男主。

Source: FILMSTARTS

男主角 Johann 完全切中德國人的刻板印象,與違反交通規則女主角的初遇就是在法庭上的不歡而散。當老法官為了只有 30 馬克的女主將罰鍰從 50 降為 25 時,我們親愛的檢察官先生(Herr Staatsanwalt)可不同意,因為規則就是規則!那怎麼辦呢?...... 男主只好自掏腰包補貼了 XD 當完凱子還要被任性的女主瞪......

Source: CINEFACTS

被自己國家政府賞閉門羹附贈警告後,苦無資料可查的年輕倔強檢察官只好求助美方。

這個美國人就是典型的一臉美式英雄跩哥樣,但他有句很經典的台詞:

"You were all Nazis. In the Eastern sector, 
now you are all communists. Jesus, you Germans! 
If little green men from Mars landed tomorrow, 
you would all become green."

「你們通通都曾是納粹。而現在在東德,
你們全成了共產黨。天哪,你們這些德國人!
要是明天火星小綠人登陸地球,
你們又會全變成小綠人了。」


Source: DATEs

Johann 得從滿坑滿谷的箱子裡找出真相與任何可以出發去逮人的一絲絲證據。

Source: 投資家速報

必須說如果五、六零年代的德國公務機構裝潢真的長這樣,那當公務員也真是不錯......

Source: freundin

瞧這復古的街景、復古的服裝!大愛!當然還有預告片裡剪的那段歌 Siebenmal in der Woche (1957),可惜面癱傻大個隨著經典 swing music 搖屁屁的畫面沒剪到。

Source: ScreenDependent

放心這部真的不沉悶、是有福利的,男女主角可沒忘記談談戀愛滾滾床單(女主人美氣質美、會設計漂亮的禮服~男主金髮燦燦、六塊肌不錯)......

Source: FILMSTARTS

咳咳,小福利閃完還是要回歸正題的。那個經濟大復甦、政治風聲鶴唳的年代,隨著年輕一輩馬上就要開始嗑藥裝嬉皮,對於陳舊腐爛的過去誰還想提起?然而眾人的緘默不僅僅來自前納粹與若干平庸的邪惡之旁觀者,就連受害者本人都佝僂起破病的身軀,不願多言一字。

而這個年輕的檢察官凝視著老人的目光,我看不穿究竟是憐憫、是不敢觸碰,抑或是急於得到證詞的迫切卻對上當事人死守緘默的無奈。

Universal Pictures, DIF, © CWP Film, Universal Pictures, Heike Ulrich

如前面所言,這部電影實際上也不是要扮演清算的角色。並不是看到「男主角敢承認自己過去的無知、有揭開體制的瘡疤那種拿雞蛋砸高牆的勇氣與堅持」就可以拍手結束了,重點是要看到他的失敗。清算失敗是早就能預見的,一旦你發現整個國家都有罪。

於是一直堅信絕對正義的你終於產生了矛盾,你開始懷疑究竟這麼繼續下去意義何在。

你的醒悟並不止於發現「奧斯維辛?什麼集中營?不是送去勞動嗎?」是個可笑的謊言,而止於認清這件事:絕絕對對地把納粹戰罪清算乾淨是不可能的了,只是如果沒有我這種傻瓜去做,眾人緘默的迷宮會把真相永遠埋葬。奧斯維辛在世人的眼中永遠只會是一塊不知名的荒廢空地。

在德美雙方已和平地並肩站在歷史面前時,如果是你,還有那個傻勁去從這百萬張無聲的廢紙當中,想辦法挖出一點「相對正義」的聲音嗎?

Source: UGC film

1965 法蘭克福針對奧斯維辛的大審判。其實若把照片中西德法警的制服換成納粹、換成任何一個現在或曾經極權國家的憲兵隊,那畫面真的也甚無區別。人類社會真是諷刺得有趣,是否?

Source: Corbis/UPI

或許很多人會說,正是因為由主角 Johann 象徵出的這種態度,才更顯德國的轉型正義、全民歷史教育好棒棒,但那樣一來這也不過成了另一部政治正確的煽情劇情片而已、不負它本來很有希望代表德國競逐 2016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好評,反正奧斯卡之類的影展頒的也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嗎?

暫且不去看我為何不認同光憑這些就判定為德日作法差異的原因(牽涉到太複雜的歷史、政治背景),不去想正義的宣言下由美利堅英雄審判納粹與納粹審判猶太人、紅衛兵審判知識分子有什麼異曲同工之妙,請認真地去試著體會、跟著電影從頭到尾, Johann 每一個階段的心情轉折,那麼你可能就會理解我在說什麼。

At least for once, 請不要去聽他們胡扯說歷史已然逝去太久,不要讓無辜的孩子背負壓力、讓年輕人去創造和平新時代就好,更不要抱怨怎麼全世界都愛拍這種老到該入棺的題材。因為不背負壓力的人,是無法喊出和平的聲音的。因為當結論被如此武斷定調時,你其實已經走入緘默的迷宮。

PS. 關於「轉型正義」:
個人很不喜歡這個詞被廣泛使用。轉型,轉著轉著可是很容易就搞不清楚把正義轉到哪裡去了呀....... 並不是主動用客觀角度下判決書寫懺悔報告這事兒就完了吧?若滿大街上沒有一個人能在任何被動消極的情況下都還用主觀坦然面對帶有「納粹」二字的話題,那麼作為一個絕對的禁忌這事兒就很可能沒完——對高發性劣質的人類而言,絕對的禁忌就是絕對的打破。

無論什麼國家什麼情況,若一個社會積極認可殺人犯率先拍桌承認自己殺人、告解誤入歧途的心路歷程、提出源源不絕各種賠償、全國巡迴舉辦感化講座、自己小孩一提殺人買件撒旦教風格的 T 恤就要搧他嘴皮、別人談殺人談撒旦教就要連著別人別家小孩一起開轟——那也許真代表了「We're done. We're fine. No Worries.」,而且好像也甚無不合邏輯之處——但你不會覺得整個情況就是有點詭異、令人不舒服嗎...... 如果這叫作正義,那還真是浮誇的正義,也看不出怎麼更有效防止下一個殺人犯誕生了。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音樂劇】歌劇魅影續集 Love Never Dies——狗血或許就是人生的真相(多圖長文附歌曲推薦)

【法國電影】沉靜如海 / 海的沉默 / Le Silence de la mer(2004 版)

【Netflix 英劇】The Crown / 王冠──女王的玻璃童話與大英帝國的衰落(S1+S2 長評多圖+史實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