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英劇】The Crown / 王冠──女王的玻璃童話與大英帝國的衰落(S1+S2 長評多圖+史實八卦)
2016 年開播的 Netflix / 網飛原創網路電視劇 《The Crown / 王冠》,第一季就拿下金球獎最佳劇集,目前剛播完第二季,在各國仍大開紅盤、續集備受期待(IMDB 評分 8.7)。本劇是網飛目前史上製片成本第二高(破億美金)的作品,預計完整訴說人稱「超長待機」、已高齡 91 歲的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從登基至今的王室日常──當然不只日常啦,看點在於史實上各王室事件背後反映出的國際政治、文化趨勢,以及大眾尚未曾想像過的王室另一面、揣摩賦予這些人物背後更多靈魂故事(還有顏質演技佈景及服裝囉)。
Source: Christian Today |
《王冠》每集約一小時,每季十集、各約跨十年的時間軸,預計會有六季,而第二季結尾停在女王么子愛德華的出生(1964 年)。為了符合角色年齡,每兩季就會換一批演員。前二季男女主演已功成身退,分別是在除了英國人外沒人知道哪裡好看的 BBC 超長壽神劇《Doctor Who》中飾演第十一代 the Doctor、醜帥馬臉堪比 BC 的 Matt Smith,以及才與 Andrew Garfield 合演了《Breathe / 我要為妳呼吸》的 Claire Foy。
首先,本劇的海報設計我就非常喜歡。不只是因為那個黃金年代質感至上的服裝、或海報既有年代感又貼合網飛風格現代味的色彩設計,更是畫面設置的巧思——上面第一季海報,是伊麗莎白作為女王的初露頭角,而菲利普從丈夫一夕淪為被規定只能走在她身後的「女王配偶」、被柔焦淡化晾至後方一旁(其一,那年代男尊女卑遠甚於今;其二,「王室配偶」真的就是菲利普往後七十多年來的官方職業欄定義,維基百科上也正是那樣寫的)。
到了下面第二季的海報,隨著伊麗莎白作為女王、妻子(姊姊、國家主權、母親)等角色越發矛盾;夫妻二人的關係越發緊張;更隨著菲利普年少時代的往事揭露,他獲得了與伊麗莎白面對面平視、同等亮度的地位(至少海報裡啦)。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主視覺外,其他各版海報同樣別出心裁——女王與首相邱吉爾面對面時,這位二戰後氣燄囂張、倚老賣老(?)的首相對年輕無知的女王抱以質疑審視神情,女王則回以...淡定?;女王與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對視時笑得愉悅、一直對姊姊有心結的妹妹則笑得若有似無;瑪格麗特與最終無緣成眷屬的愛人湯森上校對視時,上校笑得開心,公主則還是那號表情。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角色與同一個自己背對背的海報也是細膩——女王身後的伊麗莎白還是必須做那個莊重大氣著對眾人微笑的伊麗莎白;公主身後的瑪格麗特是那個特異乖張、充滿自信的新時代女性;愛丁堡公爵 / 親王身後的菲利普則依舊是那個低著頭的頹喪男子。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The Crown cast/ art direction And Company / photo Jason Bell/ ©Netflix |
接著是選角,至少從長相和外顯氣質來論可說眾口一致,演員幾乎全員貼合本人。當然很多觀眾如我,都覺得菲利普親王年輕時是比 Matt Smith 帥多了(女王把拔也是),據說女王十三歲愛上他時還跟閨密說他簡直就是「Viking god」(「維京男神」,是說可理解金髮藍眼又高大的男性形象啦但說起維京我只會聯想到茹毛飲血的野蠻人...) ,Matt Smith 就勝在演技跟氣質。有人認為他把親王演得太痞,不過事實上親王本人就是個口無遮攔、被溫莎王朝全家視為外族蠻子、會當眾叫記者「just take the fucking picture(你他媽的趕快拍啦)」、還被公認風流外遇無上限的男子啊... 不能因為其語音及舉止確實還是 posh 有 posh 格就說他「出身貴為希臘王子應該形象高雅」。
女王對比。Source: VOGUE |
很帥但貌似是把禿頭基因帶進家族裡了的親王對比。Source: 洛杉磯時報 |
以患有口吃聞名的女王把拔喬治六世對比。Source: VOGUE |
邱吉爾對比。Source: VOGUE |
把寬臉遺傳給女王的女王馬麻對比。Source: VOGUE |
甘迺迪夫人、萬人迷賈桂琳 / 賈姬對比。Source: VOGUE |
女王、瑪格麗特公主、公主後來嫁的渣老公(但公主也滿渣的)、女王馬麻的演員們倒是都比現實中本人好看。
瑪格麗特公主夫妻對比。Source: RadioTimes |
「愛美人不愛江山」溫莎公爵夫婦與他們的哈巴狗對比。Source: 柯夢波丹 |
完整角色對比可以看 ELLE、柯夢波丹、還有這裡。(復古時尚+王室+俊男美女果然不是時尚雜誌會放過的主題XD)
雖然作為女性群眾之一,很大成份是為了看親王與女王的往事而追本劇的XD 但就它為數眾多的男性粉絲來看其他部分也皆很可圈可點。Matt 都在訪談中說了,他之前在馬球活動上與威廉王子也就是菲利普的長孫(嗯如果私生子傳聞非真的話啦)見面時,旁人不顧他尷尬多嘴地對王子喊「他要演菲利普親王喔」、威廉只回了一句「Legend. He's a legend. 」(他簡直就是個傳奇人物。)——此人評價兩極(Matt 的爺爺就認為菲利普是個白癡)但真的很有看點,毫不亞於甚至勝於大家看慣了的女王。
Right, courtesy of Netflix; Left, from Illustrated London News/Rex/Shutterstock |
Source: Express |
雖然老傳聞說親王婚前就很風流、最大的私生子比兩人長子查爾斯親王都還大,甚至有人列出三十幾位情婦名單並戲稱之為「菲利普公爵俱樂部」成員... 但自 1947 年至今,謎之長壽的兩位已結褵逾七十載。英媒老愛說他們的婚姻「成功」秘訣在於「笑」(laghter)...
確實,從戀愛起一路共同經歷了二戰、冷戰、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地位被美國取代、種種王室醜聞... 等風風雨雨,這段婚姻以人生伴侶角度來看不可謂不成功。
但《王冠》的故事,是從婚姻裂痕產生之前的幸福馬爾他時光開始的,那時一切都還很簡單...
媒體多年來捕捉得很直白:女王有「馬爾他情結」——其實《王冠》男女主演都表示演本劇之前完全不知道女王在即位前,曾與丈夫在海外居住了五年,其中 1949~1951 年間,伊麗莎白是隨著被派駐到馬爾他的菲利普一起在那裡過著陽光小日子的。
Source: IndieWire |
那大概是兩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吧,她可以只是個終於成功嫁給長跑八年的歐爸的快樂公主、只當一個海軍中尉的甜蜜妻子,而他既有冊封公爵並迎娶公主的體面,又能從事喜愛的海軍事業、當時還準備升指揮官了。
但患有嚴重肺癌的老菸槍喬治六世可想而知地並沒能長壽,1952 年國王死訊傳到正在澳洲外訪的公主夫婦耳中。
即使現實不像劇中演得那樣起伏、伊麗莎白很早就對將來必須繼承王位有所覺,但大概仍沒人能料到那次她會以公主的身份踏上澳洲、以女王的身份離開。此後便如同當時的王太后給她的信中所言,是一連串作為「國家主權」身份與「伊麗莎白」的矛盾對抗,並且王太后告訴她無論何時,國家主權、女王的身份都必須贏。
綜觀兩季,可說她如實做到了。但一連串贏的過程中,也讓她逐漸在夫妻情、姐妹情中成為輸家。
Source: MijnSerie |
作為英國女王,她和她的孩子不能隨夫姓「蒙巴頓」,與丈夫爭執一番後甚至也不能讓他姓「溫莎—蒙巴頓」而必須是「蒙巴頓—溫莎」;作為英國國教領袖,她不能允許妹妹嫁給離過婚且前妻還在世的男性(又是平民)。
說起姓氏,那背後的故事又大了點。菲利普在希臘出生,父系血統給他帶來希臘與丹麥王子的身份、他本人說自己在種族上是(半個)丹麥人,但那是個源自德國的家族,母親也是德裔貴族,因此菲利普的本姓 Schleswig-Holstein Sonderburg-Glücksburg,是一個德到不能再德的姓氏。而兩次世界大戰讓當時的歐洲很反德,所以菲利普娶伊麗莎白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改姓(另一個則是放棄希臘王位繼承權,但這遠不若媒體渲染得那麼浪漫,因為他父親根本不是王儲只是個王子,他家的順位很難輪得上繼承啦,只能說是放棄了一個沒啥意義的權利。)。其實同樣算德裔的英國王室自己,就是在一戰時為了與德國劃清界線才把姓氏從同樣很德的「Saxe-Coburg and Gotha」改為「溫莎」——所以是說嫌菲利普太德很虛偽哎,而且菲利普改的母姓「蒙巴頓(Mountbatten)」也是一戰時從德語姓氏「巴騰堡」(Battenberg,德語 "berg" 為山之意,英語化後就是那個 "Mount")改過來的... 不過王室對菲利普不滿的點也包含他四個姊姊全都嫁給了德國貴族,其中三個是納粹。
所以就像《王冠》劇中瑪格麗特公主因自己婚姻受阻而跟女王吵架時的那一句台詞:「No one wanted Philip」 (我們全家沒人待見菲利普)——對當時的英國而言,這段伊麗莎白堅持要來的婚姻可說是男方大高攀了,感覺有點像「雖說好歹是個王子(還跟女王一樣是維多莉亞女王的玄孫,沒錯他其實是女王的遠房表哥),但 ...再說一遍?到底哪裡來的什麼王子?」。
「沒人想要菲利普但妳還是得到他了」,瑪格麗特最終卻得不到彼得湯森,雖然舉國上下的民眾都支持他們。有趣的是在劇中,人們似乎不知道瑪格麗特公主和湯森上校的感情並不是上校「被離婚」、公主痛失父親而互相安慰扶持才產生的,年輕的公主早就跟年長許多還已婚的湯森有一腿。
如果世人熟知真相,還會那樣為「美麗公主與二戰英雄飛行員動人的愛情被皇室以無聊保守的宗教理由摧毀」而發聲嗎?
本劇中我看到最有趣的三線對比,就是瑪格麗特、菲利普、溫莎公爵。表面上這三人都有令人同情之處: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菲利普的事業與男性尊嚴閹割;溫莎公爵轟動一時、為愛放棄王位的犧牲,但《王冠》卻用不失禮節、不誇張渲染的方式讓觀眾看到編劇心中可能的真相——童話背後那些不完美的真相。
技術面上來看,這三位角色的人生日常,嚴密地把兩季中的政治大事件如倫敦大霧霾、蘇伊士運河危機、迦納問題、甘迺迪夫婦旋風、首相更替等編織起來,讓劇情明裡暗裡的起落能夠平衡,不同喜好的觀眾可以各取所需。
意涵面上我想,瑪格麗特、菲利普和溫莎公爵其實很像。瑪格麗特只要放棄自己的公主特權就可以跟湯森成婚,她最後選擇不要。與姊姊鬧翻時她出口諷刺伊麗莎白嫉妒她天生領袖魅力、說自己更適合當拋頭露面的女王,卻沒有意識到,扼殺她愛情的不正是「女王」這樣的身份背後的責任嗎?(按:劇中瑪格麗特部分較為加油添醋,實際上王室對她的要求不怎麼苛刻,主要是放棄她原本順位就很後面的王位繼承權,她的官方聲明是說受教會開導而選擇不嫁給湯森。)
同樣因愛上離婚人士而鬧得滿城風雨的溫莎公爵,退位多年後不僅想方設法要重回王室,最後甚至遭揭露正當被他逼得上位的弟弟必須帶領英國面對殘酷的戰爭時,他卻與希特勒串通、讓德國轟炸倫敦逼迫英國投降後便助他復位為王...他真的對拋棄權勢俐落坦然嗎;又為何先是向女王談及對瑪格麗特的同情、最後結論卻同樣是不支持姪女與湯森?
至於菲利普,起初就是聽從想跟王室結緣的舅父蒙巴頓勳爵而走近伊麗莎白的(甚至都有傳聞說最初他們以為菲利普可以跟女王共治英國),若事業那麼重要他大有權利選擇不走入這樣的婚姻,若愛情那麼重要,他把種種洩氣抒發在對婚姻不忠上也顯得幼稚、讓所謂的愛情掉價。或許愛情不該談「價」,但在第二季開頭,當兩人婚姻觸礁卻因身份不得離婚時,伊麗莎白問他要「付出什麼(what does it take)」才能讓他繼續乖乖「待在這段婚姻裡(in, not out)」,他雖反問了「妳在問我的價碼嗎?」,兩人卻仍取得共識、以讓他晉升親王(還有些其他條件)來平衡彼此在王宮內眾人間的地位──在伊麗莎白以女王身份為菲利普加冕的那一刻起,這份愛情不就彷彿已經定了價嗎?
Source: 哈潑時尚 |
這三個人都是所謂管不住的野馬性格,注定不適合王室生活,但若不是王室的光環或有什麼傲人的才能(他們似乎都沒有),又憑什麼任性憑什麼當得起野馬呢?失去公主特權也不可能沒飯吃啊生活還是會一樣優渥;失去王位他還是個英國王室花大錢供養的公爵;既然為了愛情放棄海軍,當愛情生活不如意而你想出國逃避想學開飛機想成天去俱樂部鬼混老婆全都支持你了、連外遇也睜隻眼閉隻眼甚至幫你在大眾前擦屁股,又真有那麼憋屈?
都是賭氣——不管是當湯森走出過往準備結婚,瑪格麗特就堅持自己要早一步先結,還是菲利普要來那個王位(大眾還是習慣叫他公爵啊XD),而溫莎公爵一面說著王室拒絕他入境英國、出席任何家族重要場合是冷血,一面卻不覺得自己跟希特勒勾結轟炸家鄉是冷血。說到底這些人就是嚮往著玻璃外的藍天,卻沒能力打破玻璃。
劇中瑪格麗特與後來嫁的攝影師老公。Source: HelloGiggles |
這一群生活在漂亮玻璃屋裡的童話主角們,大家或虛偽或無奈地裝好面具保留尊嚴繼續過生活,只有裡面頭銜最重的那個人是要幫忙善後、總是吃虧的那個。她會不會也多少次想當個能打破玻璃的人呢?
近七十年來,以女王為首,他們合力為世界維持著那個玻璃童話屋,滿足眾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窺探。沒人知道若有打破它的一天,裡面真的有童話、還是那層已碎的玻璃本身就是童話的殘骸。
Source: The Edge |
Sourc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
有意思的是,不像瑪格麗特公主或溫莎公爵根本不怕醜聞,甚至反過來請求別人不要公布老公醜聞的伊麗莎白二世,這樣的忍讓力與保全王室的責任感,是她本性使然還是作為女王的必修——而又,究竟是本性適應了環境 / 身份,或是環境 / 身份也反過來塑造了本性?
這種保全王室的責任,他們稱作:「尊嚴 / 高貴的品質(dignity)」。沒有上過學、家教也只教她憲法的女王,學到的東西是這樣的:「There are two elements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efficient and the dignified. The efficient has the power to make and execute policy and is answerable to the electorate. What touches all should be approved by all. The dignified gives significance and legitimacy to the efficient and is answerable only? - To God. Two institutions, Crown and government, dignified and the efficient, only work when they support each other. When they trust one another.」(憲政由兩個元素組成,效率與高貴的品質。效率有權力制定並執行政策,且應對選民負責,因為會影響到大眾的東西就該有大眾的同意。而高貴的品質賦予整個體制重大性與正當性,且只對誰負責?——上帝。兩種組織——王權與政府,意即高貴的品質與效率,只有當它們相互支持、彼此信任時國家才能運作)。
這簡明了君主立憲的本質。就像劇中朝臣告誡女王為何王室形象如此重要時的台詞:「現在共和制已是多數,君主制才是例外」。別提上個世紀末黛安娜王妃整個人生的悲劇,都可說是王室死要面子造成的,走入二十一世紀回頭看,人們更會覺得《王冠》劇中或說史實上那些王室危機根本都只是雞毛蒜皮的荒謬小事,隨著王室逐漸現代化(哈利都能娶演員了!),很多堅持都可以扔了吧!然而親民跟打破玻璃並不是同一個層次,如果「高貴的品質」的標準同化成跟普羅大眾沒兩樣的行為準則、一旦它不再優越特殊,君主制便失去存在的意義。屆時它幾乎僅剩的外交與吉祥物功能,不就可以由形象良好的平民名流執行就好啦?
君主制到底該不該存在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事實上,從四年前的大學選修歷史課討論至今,我都認為中國當初不該走共和而應採君主立憲路線。不管是不是出於某些學者所謂的「中國沒有西方國家那種能維繫秩序的一神信仰,因此潛意識裡、法理上皇帝就是天,把皇帝踹了就等於天塌了沒個重心」,民初混戰是事實。例如有資料顯示四川地區在 1912~1935 年間就有大大小小四百多場戰爭...「革命尚未成功」,中國依舊亂七八糟。(同理,據說美軍當初原子彈不投東京也是對皇權中心不能毀的顧慮、怕那樣一來戰後接收到的會是一個亂七八糟的日本。)
放眼世界,那麼大的國家真沒幾個,普丁雖不是沙皇但也跟沙皇差不多了,中國又不像美國一樣走聯邦制,沒個像皇帝一樣的神話存在鎮得住「天朝」嗎?當然,若那時真君主立憲了,共產革命、中日戰爭、台灣問題都會變成什麼樣,沒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有皇帝一家的八卦追可是種樂趣呀。)
放眼世界,那麼大的國家真沒幾個,普丁雖不是沙皇但也跟沙皇差不多了,中國又不像美國一樣走聯邦制,沒個像皇帝一樣的神話存在鎮得住「天朝」嗎?當然,若那時真君主立憲了,共產革命、中日戰爭、台灣問題都會變成什麼樣,沒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有皇帝一家的八卦追可是種樂趣呀。)
Source: 浮華世界 |
另一方面,王權走向現代化也反映了英國歷經兩次大戰後過度耗損、霸主地位從此讓給美國,曾統治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王土之上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必然要衰落。
劇中最先遇到的國政危機是 1952 年的倫敦大霧,氣候因素加上「霧都」臭名昭彰的空污,持續約一週的嚴重霧霾不僅癱瘓交通、造成各種疾病,因此死亡的人數統計更是從四千到超過一萬都有。雖然當時決策失誤的邱吉爾巧妙地引導了媒體的風向、避免下台,但總之他沒幾年後還是服老下台了啦。繼任者艾登時運就差多了,上任短短一年就因蘇伊士運河危機斷送政治生涯。
「Eden must go(艾登下台)」。Source: HISTORY |
二戰後各地大反殖民,1956 年,埃及將原本由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並解聘所有英法籍僱員,原本英國認為這種缺乏技術人員的窘境最終會讓埃及失利,沒想到背後還有蘇聯能派一堆工程師去救援。而艾登的錯就在於讓英國與法國及以色列聯手進軍發起戰爭,雖然這種違背「自由世界精神」的「帝國主義暴行」惹怒了美國而讓戰爭在幾天內就結束,但英國自然形象大損。這不過是個序幕,接著迦納想脫離英聯邦是前奏,《王冠》(還)沒演出的後面更有一連串的殖民地獨立。
當 1961 年迦納要脫離英聯邦的危機傳來時,才剛接見完甘迺迪夫妻的女王,劇中演出她因受到賈桂琳背後評論自己無趣無能所刺激,不顧政府指出的外交風險堅持親訪迦納,最後她與迦納總統意外的一場共舞竟化解了這次危機。演出橋段倒是有些笑點,畢竟在那年代英國女王跟一個黑人(還是前殖民地領袖)跳舞是件大事吧。賈桂琳對女王有負評與女王之舞都是史實,但迦納留在英聯邦是不是真的因為那支舞就不曉得了。
Claire Foy 在整集中表現出的女王淡淡的自卑,詮釋令人印象深刻。而當賈桂琳事後私下向女王道歉、傾訴自己婚姻不幸福的苦衷(虛構)時,說了一段很有意思也很感傷的話,大意是指:內向的人總是被強大的人吸引,為了那樣的安全感而跟對方在一起,然而強大的人都喜歡成為焦點,因此恰是這樣的伴侶會把內向的人暴露在痛苦之中。
Source: twitter @TheCrownNetflix |
迦納事件結束後,《王冠》第二季也要步入尾聲,但尾聲前的第九集編劇卻突然甩給你一個高潮——包含個人認為全兩季敘事及運鏡最佳的一個橋段——菲利普的年少往事。
菲利普背後的故事可深了。雖是希臘貴族,但剛出生其王室就被革命推翻,尚在襁褓的他被塞進原本裝橘子的箱子裡緊急送走。此後流亡的一家人名義上是定居巴黎,但實際上他父親只顧跟情婦逍遙,母親則因精神疾病住進療養院(後來還出家成為修女),因此菲利普從小就是親戚間的人球,在法國、德國、英國都上過學。少年時代被送進位在蘇格蘭的寄宿學校 Gordonstoun,期間他最親密的姊姊 Cecile 年僅 26 歲就死於空難——登機時她懷有八個月身孕,而在墜毀的飛機殘骸中發現了一名新生嬰孩屍體... 這般悲劇對普通人來說已經夠衝擊,對經歷崎嶇的菲利普而言更難想像。
菲利普與姊姊。 Source: tumblr @thecrownnetflixuk |
劇中演出菲利普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在校遭霸凌,向姊姊訴苦後原本姊姊要接他回德國度假,但後來跟同學起爭執的菲利普被校長處罰留校,姊姊只好取消假期準備出國參加婚禮——這正是空難的開端,也因此菲利普事後遭父親責罵是害死姊姊的元凶。
Source: 每日郵報 |
劇中菲利普到柏林參加 Cecile 與其丈夫孩子的葬禮,飄著碎雪的街道、衣裝講究肅穆的列隊,配上腥紅鮮明的納粹旗,畫面拍得很美,而似乎別有深意。尚處於睜愣狀態的菲利普被蒙巴頓舅父帶走,還是得回偏僻寒冷的惡魔學校上課,往後再也沒人可以訴苦。
回英國的路上舅父告訴他,(大意)等他將來成為父親,他也會做出讓兒子恨他的事。視角回到成年菲利普,他確實不顧妻子及岳母反對,堅持將查爾斯送去 Gordonstoun 就讀,不像他後來克服了問題、在學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查爾斯在那裡同樣遭受霸凌、直到幾年後離開都不曾快樂過。不過這邊現實跟劇中就頗有差異了,沒有資料顯示菲利普在 Gordonstoun 有過什麼困難,熱愛戶外運動的他搞不好在那所注重強身健體的嚴苛學校還過得不錯咧?弱氣了點的查爾斯則如劇中一般很討厭那所學校,因此日後他把威廉跟哈利王子都送去了伊頓公學。但 Gordonstoun 還是不乏王室及貴族名流圈校友,是間名校就對了。
菲利普(前排中間)本人在 Gordonstoun。Source: People |
女王與查爾斯本人在 Gordonstoun。Source: People |
總之, 《王冠》第二季最精彩的橋段就是菲利普去參加葬禮的前夜。初從校長口中得知噩耗時,小演員把無法接受難以消化但還是瞬間理解了的神情演得非常好,當校長提及機上 12 人全都罹難,菲利普彷彿呼吸困難地問道怎麼會有 12 人、應該只有 8 人,校長逐一解釋還有誰誰誰也有同行,最後湊到 11 人時,菲利普再問,校長只好緩慢地說起那個被找到的嬰兒遺骸...(這種時候就很感慨,為何東亞各國尤其華語地區影業總是做不到用眼神和點到為止、揣摩細膩的台詞說故事,讓眼無神而話太多的浮誇尷尬經常成為敗筆...)
當天晚上,菲利普在陰冷的學校裡、在夢境與現實(兩者都一樣殘酷)中遊蕩——
以上正文廢話完。下面還有更多廢話~
1. 小推本劇的配樂。找來大師 Hans Zimmer 共同創作,其中每集開頭的 Main Title 就是他寫的,對此曲他在訪談中提到劇集主創當初給他的要求可是非常明確——要大氣但不能浮誇。YouTube 上有完整的兩季配樂原聲帶:
2. 從七十年來的影音、文字紀錄上真的只會看到女王夫婦超級恩愛,滿難想像親王出軌... 這裡頁首的影片有很多放閃片段,這裡有夫婦編年史XD 一些罕見的影片裡還有早年狗仔隊跟拍公主跟中尉約會的各種閃,比如幫忙拿外套啦、想勾手卻被嬌羞推開等等。不過是比較想看《王冠》劇裡如實還原的吵架片段啦——記者當年拍到了菲利普從小屋裡飛奔而出、公主大吼著追上去外加拿球拍跟球鞋丟他,可惜在公主溫和有禮地上前攀談後記者立刻知趣地將底片摧毀...
|
Source: The Knot |
3. 戰後英國物資緊缺,伊麗莎白的婚紗號稱是湊齊了公主自己與王室女眷們保存的配給券再加上政府捐贈兩百張衣物券,才得以製作的——但還是有被批評鋪張浪費,總之是皇室規格的美呀...(刺繡花紋的部分實體是金色的,要比下圖更好看點。)
Source: VOGUE |
Source: Evening Standard |
4. 嚴格說來王室是沒有姓氏的,在必要的社會化場合就會拿領地名稱啦稱號等當作姓氏,例如最近開始上學的喬治小王子在校用的姓氏就是「劍橋」。據說同樣沒姓氏的日本皇室 - 愛子公主的護照上還是直接寫的愛子公主...
5. 傳聞女王本人和兒子愛德華夫婦一起看了本劇覺得不錯但有些地方太加油添醋,而親王在某次活動上主動問起某個也在席的製作組成員《王冠》是不是他做的、而後對方忍不住追問道「那菲利普你有看嗎」——獲贈「怎麼可能!」(Don't be ridiculous. )。
6. 親王從年輕到老(影片連結為證)都缺乏政治正確的幽默感... 例如:首次被單獨送出國巡遊、到澳洲為墨爾本奧運開幕(劇中有演到)過後,說「那次演講是我人生中講最好的——which is exactly 5 words.(講了剛好五個字)」;某次開幕式「我現在宣布這東西開始了,不管它到底是什麼」;對在中國的英國留學生說「你們在這裡待久了都會變成瞇瞇眼」;對爭取女性受教權而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說「小孩子必須上學只是因為父母想把他們掃出家門」(馬拉拉是滿捧場的啦);致詞道「這些捐款將用於在東倫敦建造孩子的遊樂場,希望當他們遊玩時能記著給了他們這一切的 sugar daddies(「sugar daddy / 甜心老爹」一般用來指包養年輕女子的金主、類似中文的「乾爹」...)」;說兒子夫婦新裝潢的房間像「蕩婦的臥室」;對剛好站在樂隊旁的失聰少年說「聾了?你站在那個旁邊難怪會聾啊。」..... 其實他講這些話的原文用詞、配上口音語調加上下文,聽著大多是無傷大雅(?)就像影片裡全場也都一直在笑耶。
7. 兩位主演感情不錯,Claire 在某場訪談中提及拍攝本劇的一個收穫就是交到了畢生的朋友、說話的同時看向了 Matt。
Source: Variety |
8. 飾演 Cecile 丈夫 - 年輕的德國大公爵的演員 August Wittgenstein 本人就是貴族後裔。最初只是在看演職員表時覺得這姓氏很耳熟、加上這位是我原本就認得的演員(在復古德劇《選帝侯大街 56》中飾演一個跟女主姊姊結婚的同性戀),維基了一下還真是個王子、全名超級長、個人興趣一堆很 posh 的運動,跟二戰中著名的飛行員威根施坦因親王系出同源,這個家族至今都還有在跟各國貴族通婚的樣子,貴族的朋友圈就是小(酸民XD)。
9. 劇組說親王裸睡是真的。
Source: THAT'S NORMAL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